国内市场部
0510-83205379
24小时服务
国际贸易部
0510-68795132 15106177808
传 真:0510-83213469
E-mail:wuxi@chxyq.com
地 址: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梁通路19号免费咨询热线:
400-0833-980
直读光谱仪建立在哪位能人的研究之上?
发布时间:2019-07-08 09:09:24 点击:5495
直读光谱仪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的发现者是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1886年12月,他在实验中意外发现:紫外线照射到金属表面时,能使金属发射带电粒子电流,这种奇特的现象后来被称为光电效应。
1902年,德国物理学家菲利普?莱纳德(Philipp Eduard Anton von Lénárd)对产生光电效应过程中各相关物理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发现了一个重要规律: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电子数目随入射光的强度增加而增加,但光电子的速度,或者说它们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这个实验结果用经典物理学完全无法解释。
1905年3月,犹太裔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受普朗克量子假设的启发,极具想像力地运用相对论和光量子理论解释了莱纳德光电效应实验的结果,列出了光电方程式。但因没有直接的实验数据支持,他的这个理论解释那时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支持。
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密立根(Robert Andrews Millikan)经过10年的实验,1916年以他精湛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完全正确(其实他原本的意图是想用实验证明爱因斯坦的理论解释有误)。
二次电子发射
二次电子发射现象的发现者是美国物理学家路易斯·奥斯汀(LouisWinslow Austin),他与同事斯塔克(Starke)在研究高温气体的性质时发现:当具有一定能量或速度的电子轰击金属表面时,会引起电子从被轰击的金属表面发射出来,这种现象被称为二次电子发射,他们的实验结果1902年发表在德国的《物理年鉴(Annalen der Physik)》上。
二次电子发射的原理与光电效应的电子发射原理基本上相同,都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获得足够的动能,从而脱离金属表面的势垒成为自由电子,不论入射的是电子还是光子,其能量都必须大于金属的逸出功。
但是,还有一点极为重要,二次电子发射与光电效应的电子发射之间又有着极大的不同:一般情况下的光电发射,大约10个光子能激发出一个电子,而二次电子发射,则有可能一个电子激发出2~10个电子,具有放大电流的功能,这就是光电倍增效应。
正是这个倍增效应使极微弱光的探测成为可能,在基础研究及日常生活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需求。